48芯ODF架
光缆首尾在局端终端,自成一个封闭回路的网络结构,纤芯分配与总线式结构一样。总之,光交接箱在本地光缆网中的应用重要是对光缆纤芯的有效管理和合理规划利用。数字配线架又称高频配线架,以系统为单位,有8系统,10系统,16系统,20系统等,在数字通信中越来越有优越性,它能使数字通信设备的数字码流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速率2Mb/s~155Mb/s信号的输入、输出都可终接在DDF架上,这为配线、调线、转接、扩容都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字配线架,其用于通讯设备间的信号配线和转接,包括至少一配线子架模块,以及一交叉连接单元,位于该配线子架模块上,该交叉连接单元至少包括一组多个多选一继电器。
该多个多选一继电器的至少一接入端口并接在一起,并与一单片机电连接,通过该单片机选择可导通的继电器,进行选择该配线子架模块上的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之间的导通;所述并接的接入端口与该配线子架模块上的一侧端子电连接;所述多选一继电器的单一端与所述配线子架模块上的另一侧对应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产品可以通过单片机对该DDF架中的交叉连接单元中进行交叉和环回控制操作,简单易行,操作简单,失误率低。一种数字配线架,用于通讯设备间的信号配线和转接,其包括至少一配线子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配线架还包括一交叉连接单元,位于该配线子架模块上,所述交叉连接单元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配线子架模块上的两侧端子电连接,选择该配线子架模块上的输出端子与输入端子之间的导通。48芯ODF架
接着在20世纪80年代初,早期的采用多模光纤的第二代光波通信系统问世,其中继距离超过了20km,但由于多模光纤的模间色散,早期的系统的比特率限制在100Mb/s以下。采用单模光纤能克服这种限制,一个实验室于1981年演示了比特率为2Gb/s,传输距离为44km的单模光波实验通信系统,并很快引入商业领域,至1987年1.3pm单模第二代光波系统开始投入商业运营,其比特率高达1.7Gb/s,中继距离约50km(3)第二代光波系统中继距离受1.3μm附近光纤损耗(典型值为0.5dB/km)限制,理论研究发现,石英光纤低损耗在1.55m附近,实验技术上于1979年就达到了0.2dB/km的低损耗。然而由于1.55m处高的光纤色散,而当时多纵模同时振荡的常规IngaAsP半导体激光器的谱展宽问题尚未解决。48芯ODF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