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144芯三网合一光缆交接箱虽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科技工作者对Be的光电话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光源及光在大气中传输的严重衰减性,这种大气通信光电话未能像其他电通信方式那样得到发展。19世纪30年代电报的出现用电取代了光,开始了电信时代。1876年电话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本质的变化,电信号通过连续变化电流的模拟方式传送,这种模拟电通信技术支配了通信系统达100年之久。20世纪电话网的发展导致了电通信系统的许多改进,用同轴电缆代替了双绞线大大提高了通信容量,较好代同轴电缆在1940年投入使用。由于需要传送的信息数量急剧增长,对通信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使载波频率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要求。但是当频率超过10MHz,使用同轴电缆的传统方式通信损耗较大,这种限制导致了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展。
壁挂式144芯三网合一光缆交接箱细节图片
壁挂式144芯三网合一光缆交接箱产品介绍
光缆交接箱【容量为144芯,288芯,360芯,576芯,720芯,1152芯】材料有201,304,工序有拉丝、喷塑,SMC材质,冷轧板,塑料材质等。
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40℃~+60℃
*相对湿度:40℃时小于95%
*大气压力:70~106Kpa
壁挂式144芯三网合一光缆交接箱技术指标
*采用熔配一体化抽拉式模块,使光缆交接箱容量大,密度高。
*箱体采用优质不锈钢板,SMC材质,冷轧板材质,塑料材质具有良好抗腐蚀、耐老化性能,能抵受剧烈的气候变化以及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光缆交接箱箱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护等级达到GB/T4208IP65级。
*光缆交接箱具有很好的安装性能及防破坏功能。
*光缆交接箱箱体具有安全可靠的光缆固定与接地保护装置。
*高压防护接地与机箱绝缘电阻:≥2×104MΩ/500V(DC)
*箱高压防护接地与机箱间耐压≥3000V(DC)/1min,不击穿,无飞弧
*箱体静负荷能力:壳盖≥980N,侧表面≥980N,门铰链≥200N
*机箱的密封防护等级:达到GB4208标准中IP65级
*密封性能:达到GB4208/IP53要求
*负荷值:壳盖≥980N,侧表面≥400N,支撑件≥200N
*小拉脱力:φ0.4-1.2mm导线分别为24-120N
订货规格
用途
*光缆交接箱是用于室外的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连接的接口设备,能够实现光纤的接续,配线有直接连接和交叉连接的功能。
备注:1.2厚度的是19481.5厚的是2187;304材质不锈钢。SMC5.5厚.冷轧板1.2厚.
浙江东亿(酷亿)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现代通信领域物理连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浙江慈溪,自创建以来,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经过几年不断努力,飞速发展,由原来的单一通讯设备销售,发展成为现在的集生产、销售、科研、通信工程施工为一体的技术企业。自2006年以来,公司集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凭着公司雄厚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在配线系列取得了明显的成,现在配线系列产品已达到了国内水平。
公司始终以 “品质、服务”为指导方针,“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为精神,坚持 “ 质量就是生命,服务就是灵魂 ” 的原则,树立 “ 客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 ” 的理念,不断追求高品质、高效益、高科技的发展领域,公司产品已遍布二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产品主要销往中国、西欧、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孟加拉国、日韩,东南亚、中东等和地区。客户来自于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广电、电力、铁路、军网、石油等各个领域,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谨的科学管理来打造的产品。
东亿通信设备厂为电信通信机房、户外机柜、网络通讯、室内覆盖、基站建设、数据通信等提供部分配套产品及零附件。
主要生产产品有:
一、 总配系列(MDF):25回线保安排,32回线测试排,100回线保安排,128回线测试排,各类型保安单元,告警器,总配线架(柜)
二、综合布线产品:网络配线架、理线架、110跳线架,超5类、6类模块、信息面板,卡接模块,不锈钢背架,分线盒、网络与通信工具等。
三、光配系列(ODF):光缆交接箱,光纤分纤箱,光缆接头盒,光缆终端盒,ODF光纤配线架,监控箱,三网融合箱,MODF光纤总配线架,光纤适配器、熔纤盘,六位卡条(附件)、光纤跳线、光纤尾纤、ODF配线箱、光纤面板、光纤桌面盒,光纤快速连接器,终端盒、光纤配线单元、光纤配线架(柜)等
四、数配系列(DDF):数字配线架、同轴连接器等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利用1~10GHz的电磁波及合适的调制技术传递信号。早的微波通信系统于1948年投入运营,从此以后,微波通信系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微波通信系统依然存在着成本高、中继距离短、载波频率受限制的缺点系统的通信容量用比特率距离积(BL)表示,B为比特率,L为中继间距。20世纪后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如果用光波作载波,BL积可能增加几个数量级。然而当时发展光通信技术存在两个难以攻克的难题:较好个难题是无法找到适合光通信的低损耗传输介质,第二个难题是无合适的相干光源,使得光通信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现代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1966年7月是光纤通信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在Proc.IE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十分有名的《用于光频的光纤表面波导》,该文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设计了通信用光纤的波导结构,更重要的是,他科学地预言了制造通信用低损耗光纤,即通过加强原材料提纯、加入适当的掺杂剂,可把光纤的衰减系数降低20dB/km以下。